书名:《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7卷):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上下)》
作者: 叶秀山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B5/Y462
ISBN: 978-0-6436-995
馆藏地点:肇图流通馆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上册和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下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如果说由笛卡尔开创,经过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直至黑格尔发展到巅峰的理性主义哲学从17世纪直到19世纪上半叶占据欧洲哲学舞台的统治地位,它们体现了这个时期处在上升、发展阶段的资产阶级的理想和精神。那么,此后在欧洲大陆发生的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哲学思想同样是现代和当代欧洲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在思想领域的曲折反映! “现代欧洲大陆哲学”,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的欧洲大陆现当代哲学,上溯黑格尔以后的叔本华、尼采的意志哲学,下至当下发生的后现代哲学。在时间上,本卷是专门涉及现代和当代哲学,即使是最远的叔本华哲学,距今也不过一百多年。
作者简介:
叶秀山,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1956年从该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由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研究员并该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该院哲学系主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专攻西方哲学,兼及美学,旁及中国传统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方哲学学会理事。学术专长为西方哲学,兼及美学及中西哲学会通。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业余喜好中国书法、戏曲及西洋音乐。
原文摘录:
“只是在1947年,我们才又发现了“后现代的”这个词,但还没有立即引起当代的争论,在萨默维尔选编的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当代阶段被描绘为“后现代的”。汤因比的“后现代”开始于1875年,它的特点是表现从民族国家的政治思想向全球互动的思想转变。汤因比的“后现代”和我们现在讨论的后现代含义完全不同 。”—— 引自第948页
“德文“Der Wille zur Macht”中的“Macht”有其他语种所没有的意思,它来自动词“machen”,是“做事”的意思,亦即,不仅仅是一种“想法”和“欲望”,而且是要付诸行动的。既然“做事”,一般来说,就会对所做之事具有“支配”、“拥有”这样的“权利”,同时还有“征服”的含义 。”—— 引自第89页
目录:
绪论
时代背景
哲学转型
发展线索
后现代主义哲学
基本评说
几点说明
第一篇 意志哲学与生命哲学
第一章 叔本华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表象与意志
第三节 理念论
第四节 自由意志论
第二章 尼采
第一节 尼采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超人”
第三节 道德谱系
第四节 “永恒轮回”
第五节 论悲剧
第三章 柏格森
第一节 “时间一绵延”观念及其历史贡献
第二节 “时间一绵延”与“内在化”问题之展现
第三节 “意识一自由”与“直觉”
第四节 生命冲动与道德宗教
第二篇 新康德主义
第四章 早期新康德主义
第一节 朗格
第二节 里尔
第五章 文德尔班与西南学派
第一节 文德尔班
第二节 李凯尔特
第三节 价值与道德
第六章 柯亨与马堡学派
第一节 柯亨
第二节 卡西尔
第三篇 现象学
第七章 布伦塔诺
第一节 描述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现象与物存论
第三节 布伦塔诺与胡塞尔
第八章 狄尔泰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精神科学的概念
第三节 精神科学的体系
第九章 胡塞尔
引言
第一节 生命与思想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 时代背景与思想传承
第三节 哲学体系的阶段性展开
第十章 舍勒
第一节 生命的历程
第二节 现象学的哲学
第三节 哲学:作为现象学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第四篇 存在哲学与解释学
第十一章 克尔凯郭尔
第一节 生平、著作及研究概述
第二节 告别思辨哲学
第三节 走向现代哲学
第四节 “真理”与“信仰”
第五节 对基督教神学的解构:“个体”与“单一者”
第十二章 海德格尔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存在与时间》(上)
第四节 《存在与时间》(下)
第五节 思想的转向
第六节 后期思想
第十三章 雅斯贝斯
第一节 生平与学术背景
第二节 生存与历史性
第三节 交往与关联超越
第四节 超越与密码
第五节 哲学信仰与宗教信仰
第十四章 萨特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现象学心理学
第三节 现象学本体论
第四节 社会历史本体论
第十五章 梅洛一庞蒂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回到现象
第三节 身体一主体
第四节 被知觉的世界
第五节 在世存在
第六节 自为与自在整体性的存在哲学
第十六章 伽达默尔
第一节 步入哲学之途
第二节 理解何以可能
第三节 实践哲学的当代重建与发展
第四节 实践哲学是解释学的主题
第五篇 心理学-哲学
第十七章 弗洛伊德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无意识理论与人的心理结构
第三节 性本能论
第四节 人格结构理论
第五节 社会文化学说
第十八章 新弗洛伊德主义
第一节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
第二节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第三节 霍尔妮、沙利文、弗洛姆
第十九章 皮亚杰
第一节 认识起源于活动
第二节 逻辑经验与物理经验
第三节 认识是主客体的双重建构过程
第四节 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制约因素
第五节 发生学的方法论意义
附录 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
第一节 新科学观与新人性观
第二节 以“似本能”为突破口
第三节 需要层次论
第四节 高峰体验说
第五节 自我实现论
第六篇 意大利哲学
第二十章 新黑格尔主义
第一节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
第二节 金蒂莱的行动主义
第二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葛兰西与《狱中札记》
第二节 战后思想家
第二十二章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第一节 阿巴尼亚诺与帕莱松
第二节 帕契与普菜蒂
第二十三章 科学哲学与逻辑学
第一节 研究概况
第二节 三大学派
第三节 主要特征
第七篇 法兰克福学派
第八篇 后现代哲学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图文/编辑:邝耿力
一审:邓志斌
二审:张惟
终审:谢沚蓝